最新文章專題視頻專題問答1問答10問答100問答1000問答2000關鍵字專題1關鍵字專題50關鍵字專題500關鍵字專題1500TAG最新視頻文章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視頻文章20視頻文章30視頻文章40視頻文章50視頻文章60 視頻文章70視頻文章80視頻文章90視頻文章100視頻文章120視頻文章140 視頻2關鍵字專題關鍵字專題tag2tag3文章專題文章專題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專題3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正文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導師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4-03-29 01:36:27
文檔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導師

胡曉,女,1982年10月生,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共黨員,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碩士,新聞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傳媒文化教育方向)博士。于2016年9月任教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
推薦度:
導讀胡曉,女,1982年10月生,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共黨員,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碩士,新聞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傳媒文化教育方向)博士。于2016年9月任教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

胡曉,女,1982年10月生,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共黨員,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碩士,新聞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傳媒文化教育方向)博士。于2016年9月任教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成外老師有哪些?

成都外國語學校老師的名單:

1、 龔智發,畢業于四川師范學院數學系,是中國數學會會員,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成都市數學專委會常務理事,發表教育教學管理論文有100多篇,獲得了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一等獎2項。

2、 孫繼良,中學高級教師,四川教育學會會員,市“優秀青年教師標兵”,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2010屆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3、劉艷玲,中學高級教師,成都市特級教師,四川省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成都外國語學校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4、李興勇,北京師范大學英語教育碩士,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成都市優秀青年教師,成都外國語學校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成實外教育集團特級教師。

5、張裕琪,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2003年至今連續四屆在成都外國語學校文科擔任實驗班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工作。

四川師范大學 張皓 心理學副教授的資料

姓名: 張皓 性別: 女 職稱: 副教授
導師類別: 碩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 1963-4-6 導師年齡: 47
所屬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張 皓 副 教 授 介 紹

1、副教授,四川師大教師教育學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點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學會學校心理輔導專業委員會理事。成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多年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
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輔導、創造力開發。
2、出版專著、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中專著《開發你的創造潛力》獲得中國創造學會科研一等獎。論文《論創造型教師培養》獲省級二等獎?!墩撔W教師角色培養》獲成都市一等獎。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國家級課題《師范生自我發展素質培養》獲得四川省科研成果二等獎同時獲得成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一百集思維訓練片新一刻》的拍攝,并擔任其中四十集的主持工作。該片曾經在*電視臺多次播放。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若干,并主持四川省科協《暴力罪犯改造的心理學干預》課題研究。近年來在各種人群中開辦講座幾百場次,聽眾愈百萬人。其內容包括教師心理輔導、學生心理輔導、公務員和領導干部心理輔導、女性心理輔導以及軍人、*、罪犯等人群的心理輔導。從事心理咨詢十多年,個案超過三千。在女性心理研究方面出版過《女中學生潛能開發》一書。
3、所帶學生在公開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四川師范大學 張皓 心理學副教授的資料

姓名: 張皓 性別: 女 職稱: 副教授
導師類別: 碩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 1963-4-6 導師年齡: 47
所屬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張 皓 副 教 授 介 紹

1、副教授,四川師大教師教育學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點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學會學校心理輔導專業委員會理事。成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多年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
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輔導、創造力開發。
2、出版專著、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中專著《開發你的創造潛力》獲得中國創造學會科研一等獎。論文《論創造型教師培養》獲省級二等獎?!墩撔W教師角色培養》獲成都市一等獎。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國家級課題《師范生自我發展素質培養》獲得四川省科研成果二等獎同時獲得成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一百集思維訓練片新一刻》的拍攝,并擔任其中四十集的主持工作。該片曾經在*電視臺多次播放。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若干,并主持四川省科協《暴力罪犯改造的心理學干預》課題研究。近年來在各種人群中開辦講座幾百場次,聽眾愈百萬人。其內容包括教師心理輔導、學生心理輔導、公務員和領導干部心理輔導、女性心理輔導以及軍人、*、罪犯等人群的心理輔導。從事心理咨詢十多年,個案超過三千。在女性心理研究方面出版過《女中學生潛能開發》一書。
3、所帶學生在公開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四川師范大學 張皓 心理學副教授的資料

姓名: 張皓 性別: 女 職稱: 副教授
導師類別: 碩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 1963-4-6 導師年齡: 47
所屬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

張 皓 副 教 授 介 紹

1、副教授,四川師大教師教育學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點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學會學校心理輔導專業委員會理事。成都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多年從事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
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輔導、創造力開發。
2、出版專著、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中專著《開發你的創造潛力》獲得中國創造學會科研一等獎。論文《論創造型教師培養》獲省級二等獎?!墩撔W教師角色培養》獲成都市一等獎。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的國家級課題《師范生自我發展素質培養》獲得四川省科研成果二等獎同時獲得成都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一百集思維訓練片新一刻》的拍攝,并擔任其中四十集的主持工作。該片曾經在*電視臺多次播放。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若干,并主持四川省科協《暴力罪犯改造的心理學干預》課題研究。近年來在各種人群中開辦講座幾百場次,聽眾愈百萬人。其內容包括教師心理輔導、學生心理輔導、公務員和領導干部心理輔導、女性心理輔導以及軍人、*、罪犯等人群的心理輔導。從事心理咨詢十多年,個案超過三千。在女性心理研究方面出版過《女中學生潛能開發》一書。
3、所帶學生在公開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人物 |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中小學寫作教學

03-27 18:05

+關注





李華平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高教學會語文專委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副會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教育部國培方案評審專家,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組織部“萬人計劃”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專家。

曾經教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現常年行走在大學與中小學之間,致力于“語文人”的培養、研究工作,以及學校經營、課程改革和文化建設的研究。

首倡全國“正道語文”,并創建全國最大、最活躍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語文”QQ群,創建“正道語文”微信公眾平臺。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的回顧與思考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

彈指一揮間,25年匆匆過。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本科、研究生,教學生活竟如此豐富多彩,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學段。其間,教過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音樂、體育等學科,還在教育局工作過一年。25年來,掛懷于心、縈繞于耳、訴諸于筆端的,始終是嵌入生命深處的語文?!坝谜麄€生命擁抱語文”成了我教學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的重要信條。

一、擁抱語文教學實踐

25年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經歷,我一直從事著語文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帶給我無窮的樂趣,研讀文本時欣然忘食,課堂教學中指點江山,其中的美妙體驗真是無以言表。

1987年10月25日,我以全年級最后一個進校同學的身份開始了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習,一周以后半期考試,一共八個科目我只有語文及格。于是,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塊教語文的料,夢想中自己的教書生活就是在讀初中的鎮中學當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我甚至可以看見自己上語文課的樣子,其實那個樣子多數是自己喜歡的語文教師——啟蒙老師夏清塵,初中語文教師鄧良亨、舒展忠、蒲全超的樣子。半期考試一結束,我就開始了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旅程;三年中師畢業的前夕,我拿到了漢語言文學??飘厴I證書。

1990年9月底,火熱撩人。本來可以教初中語文的我,陰差陽錯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幼兒園教學。而這個時候,我的其他同學都已工作將近一個月了??上驳氖?,我很快完成了校長吩咐的工作目標——孩子們上課不吵不鬧。一個月后,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教小學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然后緊接著教初中語文兼班主任。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工作之初,我從語文教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白天上課,我沉浸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中,我細心收集每一次精彩的對話,收集學生熠熠閃光的眼神。晚上,則沉浸在對每一個文本的細心琢磨中,常常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邊讀著文本,一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月光灑滿校園的夜晚,我常和幾個在學校住讀的孩子一起在操場上做游戲,講故事,背詩歌;星光滿天的夜晚,則一起數星星,唱《熊貓咪咪》:“竹子開花呦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92年10月,我參加全區(相當于現在的鎮)初中語文賽課獲得了一等獎;1993年3月,我終于走上了夢寐以求的區中學講臺。在區語文教研員易洪凡先生的指導下,我開始了對自己課堂的細致琢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反思。我把自己的課用小錄音機錄下來,然后放給自己聽,思考自己哪些話沒有說好,對學生的隨機指導是否到位。這樣,每天備課兩個小時,上課一兩個小時,聽自己的課則是四五個小時,樂此不疲。直到1994年9月進入全縣最高學府渠縣中學,仍然保持聽自己課的習慣。這樣,從初中又教到了高中,2001年獲得了四川省高中語文賽課一等獎;2002年,在全國語文新課標實施研討會上執教示范課,以新穎別致的《雨霖鈴》教學獲得掌聲一片,該班學生在此課后仍與我保持多年的聯系。

從2005年開始,我進入四川師范大學,從事語文教師培養工作,教??粕?、本科生、研究生,培訓在職語文教師。無論哪個階段的教學,我都十分用心。在職研究生、成都雙流中學劉小芳老師在她的聽課心得中這樣寫道:

2014年7月,蜀國暑氣沖天,暑浪翻滾。在最炎熱的日子里,室外天地萬物接受烈日炙烤,室內一百多位語文人亦接受著高溫蒸療。這蒸療師,便是四川師范大學李華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課程是四天。四天里,李教授分秒不讓,*澎湃,衣濕數身,引導大家觸摸理論的溫度,學習剖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學設計的精要。課堂強度大,節奏快,容量多,思考深入,帶給每一位同學高度的緊張。在他強大的精神氣場里,大家接受著猛烈的思想沖擊,內心引發了強烈地震。震掉陋習,震掉惰性,震掉怯懦,震掉猶豫,震掉無知;灌注的是語文之趣,語文之法,語文之道,語文之情懷。每個人內心都生長出一個愿景:做一個純粹的語文人,在語文正道上走得更好更遠!

劉老師還記下了其他學友聽課的隨感:

“聽*的課,餓都餓得快些!”

“*的課,思維需要高強度地運轉!”

“太緊張了,這幾天白天晚上做夢都在上課!”

“《老王》是這樣解讀???!”

“原來我根本沒讀懂《歸去來兮辭》!”

“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背影》里的情感是愧疚!”

“怎樣把方法用在實踐中,我們需要的就是*的這示范?!?br />
“聽了*的課,才真正感覺讀研可以獲得教學上的提升?!?br />
2005年至2012年,我在大學工作期間,還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學、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兼任高中語文課。除了研究需要外,我更舍不得離開一線語文課堂。我很享受語文教學的過程。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叢林中穿梭,經歷冒險,發現驚喜,收獲快樂。在這七年間,我很重視“教學理論的實踐化”,自覺將高校研究成果應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驗證理論、修正理論,提高理論的實踐品格。

二、擁抱語文教材改革

1994年,我根據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規律,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了重組。我當時下功夫最大的是說明文。由于說明文語言的“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學,教師不愿意教。而說明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會讀說明文、會寫說明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大膽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不到半個學期就將教材中的說明文教完了。重組的依據則是說明文的基本要素: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我以這些元素為核心,將教材中的篇目“一次多篇”地教,而有些具體篇目又往往“一篇多次”地教。每次教學,抓住一個元素,重錘敲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深刻。

“訓練型”語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個基本功能:(1)定“點子”——運用統籌學和系統論原理,根據中學生學習心理和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語言運用的“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總原則,篩選出“最基本、最管用”的語文“訓練點”,按一定的符合科學的序列排列,使師生在一定時間階段內“集中優勢兵力”抓“點”訓練。(2)示“例子”——把最能承載“訓練點”的“例子”出示給師生,讓師生憑借“例子”進行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悟得規律、原理、方法。作為“例子”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段落,當然也包括整篇的文章?!袄印笔菑膶儆谡Z文訓練的,受“訓練點”支配。在訓練某一個“訓練點”時,也可以出示多個例子或多種例子,反復訓練。(3)指“路子”——給學生指明分析通過“例子”達到訓練目標和要求的方法。作為“課文”一部分的“方法”,要緊緊圍繞“訓練點”,指導學生從“例子”到“練習”,實現其“舉一反三”的遷移功能?!罢n文”中的“訓練方法指導”還要給師生留出創造思維的空間,因此必須“精要,好懂,管用”,力戒繁瑣、龐雜。這樣的“訓練型”教材“以‘點子’為綱目,以‘例子’為憑借,以‘路子’為橋梁”,扎實、活潑、有序、得法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得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寫“訓練型”語文教材還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1)語文訓練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系。落實語文基礎知識也是為了語文訓練,并貫穿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過程中。(2)語文訓練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關系。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憑借、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3)語文訓練與培養人文精神的關系。相對于語文素養訓練來說,人文精神不是外加的,教材要選編最能承載人文精神(思想性、審美性、情感性)的“例子”和“練習”,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必須以語文訓練為依托。

三、擁抱語文理論研究

1990年工作之初,我從曾經教過初中語文、至今也摯愛語文的王長先生家里背回了一大堆《語文教學通訊》雜志。這堆雜志是從1983年開始的,每期都有。我如獲至寶,將雜志拆開來分門別類地進行裝訂,然后一篇一篇地仔細閱讀,圈點勾畫,并立志向于漪、錢夢龍、魏書生、寧鴻彬等語文教育專家靠齊,注重“教學實踐的理論化”,不甘心做一輩子教書匠。

從1994年到2004年,我用10年時間研究了一個關鍵詞——“語文訓練”。

“訓練”是指“訓”和“練”這一對動態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喚醒,使之亢奮)、滲透、轉化直至統一(同一)的落實語文教學原則、調遣語文教學方法的策略?!坝柧殹币辉~既是聯合結構(訓+練),又是動賓結構。我對訓練的操作性含義進行了詮釋:(1)“訓”:a.引導——激發興趣,引起動機,推動學生言語實踐活動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發現學生的“真實問題”和“真實興趣”,并根據課堂動態生成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b.講解——憑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教示;c.點示——點要害,拎重點難點,暗示關鍵;d.撥挑——撥開疑難之迷霧,挑亮思維之火光;e.評價——肯定、表揚以及在此基礎上指出不足;f規范——通過直接糾正或者誘導學生糾正使之正確??偡Q“六訓”。(2)“練”:a.練思——提高思想素質、思維品質和思考能力(“思”是貫穿聽、說、讀、寫系列活動并推動其健康發展的“內驅力”);b.練聽——調整聽的態度,學會微笑,學會點頭,做到“當你在傾聽一個人的意見的時候,你要讓他覺得此時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聽的能力,如辨音、審義、分主次、理語脈、抓分歧點等能力;c.練說——學會自信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發音、控場以及表情輔助等的能力;d.練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運用認讀、速讀、精讀、略讀、參讀、誦讀、憶讀等方式以及文本解讀方法的能力;e.練寫——提高寫字(姿勢、技能、習慣)、記筆記的能力,樂于書面表達,提高寫文章(審題、立意、選材、構思、成文、修改潤色)的能力??偡Q“五練”。一句話,“學生開口動手就是練,凡屬于運用語言的地方全都是練”。

我闡釋了“訓”和“練”的策略關系?!坝枴笔侵鲗?,“練”是主體,“訓”是為“練”服務的。作為策略的“訓練”即是二者和諧為一體,水*融,互相盤結,膠著粘連,相互依托、激活,成為發辮似的“線索”,使語文課成為一個結構緊湊、節奏鮮明、多路開放的、立體的師生漢語語言信息多向交流的網絡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學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運用語言的訓練。當學生“自會聽話,自會說話,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時,“訓練”的表現形態就往往是以學生個體為基本單位的主動的自“訓”自“練”了,學生自己安排訓練程序,自定步調,嘗試答疑,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自我評價,規范提高。此時的“訓”和“練”才真正達到了最高意義上的和諧、統一——“同一”,即“訓、練合一”。這才是實施“訓練”策略的最終目的所在。

此后8年時間,我緊緊圍繞“語文訓練”進行了系列研究:(1)“訓練”與語文課改中的主要概念之間的關系——與“語文素養”的關系,與“工具性”“人文性”的關系,與“熏陶”“感悟”“體驗”的關系,與“對話”的關系,與“積累”“背誦”的關系,與“自主”“合作”“探究”的關系,與“接受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的關系;(2)語文訓練的原則——動機·興趣原則,量變·質變原則,結構-能力原則,目標綜合原則,預設與生成和諧原則,開放與遷移并重原則;(3)語文訓練的過程——語文訓練過程的要素,語文訓練過程的維度,語文訓練過程的結構,語文訓練過程的優化;(4)語文訓練的重點——語感訓練;(5)語文訓練課的基本特征;(6)語文訓練課教例品析;(7)語文訓練型教材設想。

2004年至2014年,這第二個10年,我則集中精力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我閱讀了大量書籍、文章,撰寫了文本解讀的系列理論文章和文本解讀實例,分別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育科學論壇》等雜志上。撰寫了一百萬字的我國第一部體系完備的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專著《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出版中),對文本解讀所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l)提出了“一體兩翼”的語文科文本科學解讀觀——以文本意圖為主體,以作者原意和讀者會意為兩翼;(2)從不同角度對“文本解讀”進行了理論觀照;(3)提出了語文科文本解讀的基本原則——自洽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循環性原則;(4)提煉了近20種文本解讀的基本方法。

從2014年開始,我則開始了對語文教學基本理論的研究與宣傳工作。2013年12月,我與錢夢龍先生、肖培東老師在昆明講學。座談中,老師們對某特級教師執教的《背影》教學大為不解,雖然覺得他上得不對,但對方是著名特級教師,難道也會不對嗎?我感覺到了此問題的嚴重性——著名特級教師,若上了好課,其正面影響是很大的;而上了不好的課,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該特級教師《背影》教學為了求新而求新,嚴重背離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的正道,我于是提出“語文教學要走正道”的命題?!罢勒Z文”一說得到了于漪、錢夢龍、劉永康、倪文錦等前輩的大力支持和不少一線教師、教研員的擁護。2014年4月,我主持召開了首屆全國“正道語文”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錢夢龍、倪文錦先生作了主題報告,于漪先生因為身體原因未能與會,其書面報告由劉永康教授代為宣讀。我撰寫的《迷失在學科叢林中的語文課》一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響:有老師說我的文章說出了他“憋在心里好久想說又沒有說出來的話”;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是一場“及時雨”,“澄清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亂象”;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打響了語文教學回歸正道的第一*”。有的地方還組織數百教師進行集體學習與研討。

四、擁抱語文人生

在語文面前,我對人一點不客氣。我力主在待人接物上的真誠、低調,在學術探討上的真誠、高調。心中揣著語文,我便不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別人的評價,也不太顧及別人的面子。我常說:“在語文面前,我一個也不放過?!蔽铱傄砸环N通透凌厲之勢出現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劉啟迪先生說我“不拿語文做人情”。年輕的朋友、四川大學馬曉濤說我是“看出了事物的骨頭”,而且不僅要把骨頭看出來,還要挑出來,把魚刺清干凈,他稱我是“一個徹底的人”。成都市青羊區語文教研員鐘亮老師則這樣寫我:

人謂之“眼光毒辣,話語辛辣”,我卻獨感受到其“愛之深,恨之切”的情狀。為什么言辭常含*,因為對語文愛得深沉;為什么詞鋒如此銳利,因為以己之鐵肩勇擔道義?!拔谋菊`讀,誤導學生”的現象讓先生憂心忡忡;骨干教師課堂存在的一些反語文現象讓先生震驚。于是余有嘆焉:此君,乃真性情語文人也,對語文愛得深切,對語文人愛得真誠。只捍衛真理捍衛語文價值,不虛以委蛇你好我好大家好。

現在我的生活,有不少時間是打理“正道語文”QQ群。該群贏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喜愛,早晨五六點鐘,就有老師在群里問安;晚上老師們臨睡前也都要相互道聲“晚安”。每天,大家在群里討論語文,討論人生,特別是討論語文人生——將日常生活語文化。在本群第一次升級擴容前,一位老師為了讓自己那同樣熱愛語文的朋友、同事進入本群,顧不得吃午飯,左一個電話右一個電話。有老師說:“正道語文群,溫暖著太多曾一度絕望的語文人!”(吳江)有老師說:“這是我加的群中最正能量的?!保ㄌ茣郧纾┯欣蠋熞种撇蛔刃牡臒崆邢矏郏骸跋嗫磧刹粎?,惟有正道群?!保ń鹬纹剑罢勒Z文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保S鑫)老師們對“正道語文”群生活充滿了信任與依賴:“我只要看到QQ上這個群的標志在閃,我內心就充滿了期待?!保ㄧ娏粒疤焯煜胫鴴霶Q,只為步入語文正道?!保ǖ詴灾埽懊刻煸倜?,都要等到最后一個人說‘再見’?!保S鑫)這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牽掛:“牽掛這個群,牽掛群里的爭論,牽掛群里的指引,牽掛這個群里相識不相識的朋友,牽掛群里語文的正道精神?!保ǖ詴灾埽┯欣蠋煾嬖V我,他們同事、朋友見面的問候語已由“你吃飯了嗎”改為“你進正道了嗎”。這份牽掛與信賴,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建群八個月來,已擁有群成員52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教育研究群,匯聚了全國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精英;我們定期開展研討活動,氣氛十分熱烈,騰訊軟件系統統計顯示,本群每周活躍度均居全球第一?!罢勒Z文”正在成為一面旗幟,呼喚著天下語文教師“重讀葉圣陶,學習那一代”,“探索語文正道,堅守正道語文”。有老師深情地說:“讓正道語文陪我們一起慢慢成長,直至老去?!保ɡ铋_嫻)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語文人的真誠幫助與指點,借此機會,我感謝這些將生命中的寶貴光陰花在了我的身上,或者花在了我的文章上的人,與我共同欣賞每一次陰晴圓缺,與我共同經歷語文教育的喜怒哀樂,與我共同觸摸語言文字的春花秋月。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人物 |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中小學寫作教學

03-27 18:05

+關注





李華平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高教學會語文專委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副會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教育部國培方案評審專家,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組織部“萬人計劃”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專家。

曾經教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現常年行走在大學與中小學之間,致力于“語文人”的培養、研究工作,以及學校經營、課程改革和文化建設的研究。

首倡全國“正道語文”,并創建全國最大、最活躍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語文”QQ群,創建“正道語文”微信公眾平臺。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的回顧與思考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

彈指一揮間,25年匆匆過。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本科、研究生,教學生活竟如此豐富多彩,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學段。其間,教過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音樂、體育等學科,還在教育局工作過一年。25年來,掛懷于心、縈繞于耳、訴諸于筆端的,始終是嵌入生命深處的語文?!坝谜麄€生命擁抱語文”成了我教學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的重要信條。

一、擁抱語文教學實踐

25年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經歷,我一直從事著語文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帶給我無窮的樂趣,研讀文本時欣然忘食,課堂教學中指點江山,其中的美妙體驗真是無以言表。

1987年10月25日,我以全年級最后一個進校同學的身份開始了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習,一周以后半期考試,一共八個科目我只有語文及格。于是,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塊教語文的料,夢想中自己的教書生活就是在讀初中的鎮中學當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我甚至可以看見自己上語文課的樣子,其實那個樣子多數是自己喜歡的語文教師——啟蒙老師夏清塵,初中語文教師鄧良亨、舒展忠、蒲全超的樣子。半期考試一結束,我就開始了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旅程;三年中師畢業的前夕,我拿到了漢語言文學??飘厴I證書。

1990年9月底,火熱撩人。本來可以教初中語文的我,陰差陽錯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幼兒園教學。而這個時候,我的其他同學都已工作將近一個月了??上驳氖?,我很快完成了校長吩咐的工作目標——孩子們上課不吵不鬧。一個月后,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教小學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然后緊接著教初中語文兼班主任。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工作之初,我從語文教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白天上課,我沉浸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中,我細心收集每一次精彩的對話,收集學生熠熠閃光的眼神。晚上,則沉浸在對每一個文本的細心琢磨中,常常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邊讀著文本,一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月光灑滿校園的夜晚,我常和幾個在學校住讀的孩子一起在操場上做游戲,講故事,背詩歌;星光滿天的夜晚,則一起數星星,唱《熊貓咪咪》:“竹子開花呦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92年10月,我參加全區(相當于現在的鎮)初中語文賽課獲得了一等獎;1993年3月,我終于走上了夢寐以求的區中學講臺。在區語文教研員易洪凡先生的指導下,我開始了對自己課堂的細致琢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反思。我把自己的課用小錄音機錄下來,然后放給自己聽,思考自己哪些話沒有說好,對學生的隨機指導是否到位。這樣,每天備課兩個小時,上課一兩個小時,聽自己的課則是四五個小時,樂此不疲。直到1994年9月進入全縣最高學府渠縣中學,仍然保持聽自己課的習慣。這樣,從初中又教到了高中,2001年獲得了四川省高中語文賽課一等獎;2002年,在全國語文新課標實施研討會上執教示范課,以新穎別致的《雨霖鈴》教學獲得掌聲一片,該班學生在此課后仍與我保持多年的聯系。

從2005年開始,我進入四川師范大學,從事語文教師培養工作,教??粕?、本科生、研究生,培訓在職語文教師。無論哪個階段的教學,我都十分用心。在職研究生、成都雙流中學劉小芳老師在她的聽課心得中這樣寫道:

2014年7月,蜀國暑氣沖天,暑浪翻滾。在最炎熱的日子里,室外天地萬物接受烈日炙烤,室內一百多位語文人亦接受著高溫蒸療。這蒸療師,便是四川師范大學李華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課程是四天。四天里,李教授分秒不讓,*澎湃,衣濕數身,引導大家觸摸理論的溫度,學習剖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學設計的精要。課堂強度大,節奏快,容量多,思考深入,帶給每一位同學高度的緊張。在他強大的精神氣場里,大家接受著猛烈的思想沖擊,內心引發了強烈地震。震掉陋習,震掉惰性,震掉怯懦,震掉猶豫,震掉無知;灌注的是語文之趣,語文之法,語文之道,語文之情懷。每個人內心都生長出一個愿景:做一個純粹的語文人,在語文正道上走得更好更遠!

劉老師還記下了其他學友聽課的隨感:

“聽*的課,餓都餓得快些!”

“*的課,思維需要高強度地運轉!”

“太緊張了,這幾天白天晚上做夢都在上課!”

“《老王》是這樣解讀???!”

“原來我根本沒讀懂《歸去來兮辭》!”

“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背影》里的情感是愧疚!”

“怎樣把方法用在實踐中,我們需要的就是*的這示范?!?br />
“聽了*的課,才真正感覺讀研可以獲得教學上的提升?!?br />
2005年至2012年,我在大學工作期間,還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學、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兼任高中語文課。除了研究需要外,我更舍不得離開一線語文課堂。我很享受語文教學的過程。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叢林中穿梭,經歷冒險,發現驚喜,收獲快樂。在這七年間,我很重視“教學理論的實踐化”,自覺將高校研究成果應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驗證理論、修正理論,提高理論的實踐品格。

二、擁抱語文教材改革

1994年,我根據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規律,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了重組。我當時下功夫最大的是說明文。由于說明文語言的“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學,教師不愿意教。而說明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會讀說明文、會寫說明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大膽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不到半個學期就將教材中的說明文教完了。重組的依據則是說明文的基本要素: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我以這些元素為核心,將教材中的篇目“一次多篇”地教,而有些具體篇目又往往“一篇多次”地教。每次教學,抓住一個元素,重錘敲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深刻。

“訓練型”語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個基本功能:(1)定“點子”——運用統籌學和系統論原理,根據中學生學習心理和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語言運用的“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總原則,篩選出“最基本、最管用”的語文“訓練點”,按一定的符合科學的序列排列,使師生在一定時間階段內“集中優勢兵力”抓“點”訓練。(2)示“例子”——把最能承載“訓練點”的“例子”出示給師生,讓師生憑借“例子”進行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悟得規律、原理、方法。作為“例子”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段落,當然也包括整篇的文章?!袄印笔菑膶儆谡Z文訓練的,受“訓練點”支配。在訓練某一個“訓練點”時,也可以出示多個例子或多種例子,反復訓練。(3)指“路子”——給學生指明分析通過“例子”達到訓練目標和要求的方法。作為“課文”一部分的“方法”,要緊緊圍繞“訓練點”,指導學生從“例子”到“練習”,實現其“舉一反三”的遷移功能?!罢n文”中的“訓練方法指導”還要給師生留出創造思維的空間,因此必須“精要,好懂,管用”,力戒繁瑣、龐雜。這樣的“訓練型”教材“以‘點子’為綱目,以‘例子’為憑借,以‘路子’為橋梁”,扎實、活潑、有序、得法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得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寫“訓練型”語文教材還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1)語文訓練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系。落實語文基礎知識也是為了語文訓練,并貫穿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過程中。(2)語文訓練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關系。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憑借、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3)語文訓練與培養人文精神的關系。相對于語文素養訓練來說,人文精神不是外加的,教材要選編最能承載人文精神(思想性、審美性、情感性)的“例子”和“練習”,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必須以語文訓練為依托。

三、擁抱語文理論研究

1990年工作之初,我從曾經教過初中語文、至今也摯愛語文的王長先生家里背回了一大堆《語文教學通訊》雜志。這堆雜志是從1983年開始的,每期都有。我如獲至寶,將雜志拆開來分門別類地進行裝訂,然后一篇一篇地仔細閱讀,圈點勾畫,并立志向于漪、錢夢龍、魏書生、寧鴻彬等語文教育專家靠齊,注重“教學實踐的理論化”,不甘心做一輩子教書匠。

從1994年到2004年,我用10年時間研究了一個關鍵詞——“語文訓練”。

“訓練”是指“訓”和“練”這一對動態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喚醒,使之亢奮)、滲透、轉化直至統一(同一)的落實語文教學原則、調遣語文教學方法的策略?!坝柧殹币辉~既是聯合結構(訓+練),又是動賓結構。我對訓練的操作性含義進行了詮釋:(1)“訓”:a.引導——激發興趣,引起動機,推動學生言語實踐活動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發現學生的“真實問題”和“真實興趣”,并根據課堂動態生成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b.講解——憑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教示;c.點示——點要害,拎重點難點,暗示關鍵;d.撥挑——撥開疑難之迷霧,挑亮思維之火光;e.評價——肯定、表揚以及在此基礎上指出不足;f規范——通過直接糾正或者誘導學生糾正使之正確??偡Q“六訓”。(2)“練”:a.練思——提高思想素質、思維品質和思考能力(“思”是貫穿聽、說、讀、寫系列活動并推動其健康發展的“內驅力”);b.練聽——調整聽的態度,學會微笑,學會點頭,做到“當你在傾聽一個人的意見的時候,你要讓他覺得此時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聽的能力,如辨音、審義、分主次、理語脈、抓分歧點等能力;c.練說——學會自信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發音、控場以及表情輔助等的能力;d.練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運用認讀、速讀、精讀、略讀、參讀、誦讀、憶讀等方式以及文本解讀方法的能力;e.練寫——提高寫字(姿勢、技能、習慣)、記筆記的能力,樂于書面表達,提高寫文章(審題、立意、選材、構思、成文、修改潤色)的能力??偡Q“五練”。一句話,“學生開口動手就是練,凡屬于運用語言的地方全都是練”。

我闡釋了“訓”和“練”的策略關系?!坝枴笔侵鲗?,“練”是主體,“訓”是為“練”服務的。作為策略的“訓練”即是二者和諧為一體,水*融,互相盤結,膠著粘連,相互依托、激活,成為發辮似的“線索”,使語文課成為一個結構緊湊、節奏鮮明、多路開放的、立體的師生漢語語言信息多向交流的網絡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學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運用語言的訓練。當學生“自會聽話,自會說話,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時,“訓練”的表現形態就往往是以學生個體為基本單位的主動的自“訓”自“練”了,學生自己安排訓練程序,自定步調,嘗試答疑,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自我評價,規范提高。此時的“訓”和“練”才真正達到了最高意義上的和諧、統一——“同一”,即“訓、練合一”。這才是實施“訓練”策略的最終目的所在。

此后8年時間,我緊緊圍繞“語文訓練”進行了系列研究:(1)“訓練”與語文課改中的主要概念之間的關系——與“語文素養”的關系,與“工具性”“人文性”的關系,與“熏陶”“感悟”“體驗”的關系,與“對話”的關系,與“積累”“背誦”的關系,與“自主”“合作”“探究”的關系,與“接受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的關系;(2)語文訓練的原則——動機·興趣原則,量變·質變原則,結構-能力原則,目標綜合原則,預設與生成和諧原則,開放與遷移并重原則;(3)語文訓練的過程——語文訓練過程的要素,語文訓練過程的維度,語文訓練過程的結構,語文訓練過程的優化;(4)語文訓練的重點——語感訓練;(5)語文訓練課的基本特征;(6)語文訓練課教例品析;(7)語文訓練型教材設想。

2004年至2014年,這第二個10年,我則集中精力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我閱讀了大量書籍、文章,撰寫了文本解讀的系列理論文章和文本解讀實例,分別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育科學論壇》等雜志上。撰寫了一百萬字的我國第一部體系完備的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專著《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出版中),對文本解讀所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l)提出了“一體兩翼”的語文科文本科學解讀觀——以文本意圖為主體,以作者原意和讀者會意為兩翼;(2)從不同角度對“文本解讀”進行了理論觀照;(3)提出了語文科文本解讀的基本原則——自洽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循環性原則;(4)提煉了近20種文本解讀的基本方法。

從2014年開始,我則開始了對語文教學基本理論的研究與宣傳工作。2013年12月,我與錢夢龍先生、肖培東老師在昆明講學。座談中,老師們對某特級教師執教的《背影》教學大為不解,雖然覺得他上得不對,但對方是著名特級教師,難道也會不對嗎?我感覺到了此問題的嚴重性——著名特級教師,若上了好課,其正面影響是很大的;而上了不好的課,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該特級教師《背影》教學為了求新而求新,嚴重背離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的正道,我于是提出“語文教學要走正道”的命題?!罢勒Z文”一說得到了于漪、錢夢龍、劉永康、倪文錦等前輩的大力支持和不少一線教師、教研員的擁護。2014年4月,我主持召開了首屆全國“正道語文”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錢夢龍、倪文錦先生作了主題報告,于漪先生因為身體原因未能與會,其書面報告由劉永康教授代為宣讀。我撰寫的《迷失在學科叢林中的語文課》一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響:有老師說我的文章說出了他“憋在心里好久想說又沒有說出來的話”;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是一場“及時雨”,“澄清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亂象”;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打響了語文教學回歸正道的第一*”。有的地方還組織數百教師進行集體學習與研討。

四、擁抱語文人生

在語文面前,我對人一點不客氣。我力主在待人接物上的真誠、低調,在學術探討上的真誠、高調。心中揣著語文,我便不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別人的評價,也不太顧及別人的面子。我常說:“在語文面前,我一個也不放過?!蔽铱傄砸环N通透凌厲之勢出現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劉啟迪先生說我“不拿語文做人情”。年輕的朋友、四川大學馬曉濤說我是“看出了事物的骨頭”,而且不僅要把骨頭看出來,還要挑出來,把魚刺清干凈,他稱我是“一個徹底的人”。成都市青羊區語文教研員鐘亮老師則這樣寫我:

人謂之“眼光毒辣,話語辛辣”,我卻獨感受到其“愛之深,恨之切”的情狀。為什么言辭常含*,因為對語文愛得深沉;為什么詞鋒如此銳利,因為以己之鐵肩勇擔道義?!拔谋菊`讀,誤導學生”的現象讓先生憂心忡忡;骨干教師課堂存在的一些反語文現象讓先生震驚。于是余有嘆焉:此君,乃真性情語文人也,對語文愛得深切,對語文人愛得真誠。只捍衛真理捍衛語文價值,不虛以委蛇你好我好大家好。

現在我的生活,有不少時間是打理“正道語文”QQ群。該群贏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喜愛,早晨五六點鐘,就有老師在群里問安;晚上老師們臨睡前也都要相互道聲“晚安”。每天,大家在群里討論語文,討論人生,特別是討論語文人生——將日常生活語文化。在本群第一次升級擴容前,一位老師為了讓自己那同樣熱愛語文的朋友、同事進入本群,顧不得吃午飯,左一個電話右一個電話。有老師說:“正道語文群,溫暖著太多曾一度絕望的語文人!”(吳江)有老師說:“這是我加的群中最正能量的?!保ㄌ茣郧纾┯欣蠋熞种撇蛔刃牡臒崆邢矏郏骸跋嗫磧刹粎?,惟有正道群?!保ń鹬纹剑罢勒Z文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保S鑫)老師們對“正道語文”群生活充滿了信任與依賴:“我只要看到QQ上這個群的標志在閃,我內心就充滿了期待?!保ㄧ娏粒疤焯煜胫鴴霶Q,只為步入語文正道?!保ǖ詴灾埽懊刻煸倜?,都要等到最后一個人說‘再見’?!保S鑫)這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牽掛:“牽掛這個群,牽掛群里的爭論,牽掛群里的指引,牽掛這個群里相識不相識的朋友,牽掛群里語文的正道精神?!保ǖ詴灾埽┯欣蠋煾嬖V我,他們同事、朋友見面的問候語已由“你吃飯了嗎”改為“你進正道了嗎”。這份牽掛與信賴,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建群八個月來,已擁有群成員52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教育研究群,匯聚了全國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精英;我們定期開展研討活動,氣氛十分熱烈,騰訊軟件系統統計顯示,本群每周活躍度均居全球第一?!罢勒Z文”正在成為一面旗幟,呼喚著天下語文教師“重讀葉圣陶,學習那一代”,“探索語文正道,堅守正道語文”。有老師深情地說:“讓正道語文陪我們一起慢慢成長,直至老去?!保ɡ铋_嫻)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語文人的真誠幫助與指點,借此機會,我感謝這些將生命中的寶貴光陰花在了我的身上,或者花在了我的文章上的人,與我共同欣賞每一次陰晴圓缺,與我共同經歷語文教育的喜怒哀樂,與我共同觸摸語言文字的春花秋月。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人物 |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教授

中小學寫作教學

03-27 18:05

+關注





李華平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高教學會語文專委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副會長;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教育部國培方案評審專家,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組織部“萬人計劃”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專家。

曾經教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現常年行走在大學與中小學之間,致力于“語文人”的培養、研究工作,以及學校經營、課程改革和文化建設的研究。

首倡全國“正道語文”,并創建全國最大、最活躍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語文”QQ群,創建“正道語文”微信公眾平臺。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的回顧與思考

李華平(四川師范大學)

彈指一揮間,25年匆匆過。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本科、研究生,教學生活竟如此豐富多彩,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學段。其間,教過語文、數學、英語、*、歷史、音樂、體育等學科,還在教育局工作過一年。25年來,掛懷于心、縈繞于耳、訴諸于筆端的,始終是嵌入生命深處的語文?!坝谜麄€生命擁抱語文”成了我教學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的重要信條。

一、擁抱語文教學實踐

25年的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經歷,我一直從事著語文教學實踐。教學實踐帶給我無窮的樂趣,研讀文本時欣然忘食,課堂教學中指點江山,其中的美妙體驗真是無以言表。

1987年10月25日,我以全年級最后一個進校同學的身份開始了中等師范學校的學習,一周以后半期考試,一共八個科目我只有語文及格。于是,我認為自己就是一塊教語文的料,夢想中自己的教書生活就是在讀初中的鎮中學當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我甚至可以看見自己上語文課的樣子,其實那個樣子多數是自己喜歡的語文教師——啟蒙老師夏清塵,初中語文教師鄧良亨、舒展忠、蒲全超的樣子。半期考試一結束,我就開始了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旅程;三年中師畢業的前夕,我拿到了漢語言文學??飘厴I證書。

1990年9月底,火熱撩人。本來可以教初中語文的我,陰差陽錯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幼兒園教學。而這個時候,我的其他同學都已工作將近一個月了??上驳氖?,我很快完成了校長吩咐的工作目標——孩子們上課不吵不鬧。一個月后,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教小學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然后緊接著教初中語文兼班主任。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工作之初,我從語文教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白天上課,我沉浸在自己與學生的互動中,我細心收集每一次精彩的對話,收集學生熠熠閃光的眼神。晚上,則沉浸在對每一個文本的細心琢磨中,常常在昏黃的煤油燈下一邊讀著文本,一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月光灑滿校園的夜晚,我常和幾個在學校住讀的孩子一起在操場上做游戲,講故事,背詩歌;星光滿天的夜晚,則一起數星星,唱《熊貓咪咪》:“竹子開花呦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里數星星。星星呀星星真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92年10月,我參加全區(相當于現在的鎮)初中語文賽課獲得了一等獎;1993年3月,我終于走上了夢寐以求的區中學講臺。在區語文教研員易洪凡先生的指導下,我開始了對自己課堂的細致琢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反思。我把自己的課用小錄音機錄下來,然后放給自己聽,思考自己哪些話沒有說好,對學生的隨機指導是否到位。這樣,每天備課兩個小時,上課一兩個小時,聽自己的課則是四五個小時,樂此不疲。直到1994年9月進入全縣最高學府渠縣中學,仍然保持聽自己課的習慣。這樣,從初中又教到了高中,2001年獲得了四川省高中語文賽課一等獎;2002年,在全國語文新課標實施研討會上執教示范課,以新穎別致的《雨霖鈴》教學獲得掌聲一片,該班學生在此課后仍與我保持多年的聯系。

從2005年開始,我進入四川師范大學,從事語文教師培養工作,教??粕?、本科生、研究生,培訓在職語文教師。無論哪個階段的教學,我都十分用心。在職研究生、成都雙流中學劉小芳老師在她的聽課心得中這樣寫道:

2014年7月,蜀國暑氣沖天,暑浪翻滾。在最炎熱的日子里,室外天地萬物接受烈日炙烤,室內一百多位語文人亦接受著高溫蒸療。這蒸療師,便是四川師范大學李華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課程是四天。四天里,李教授分秒不讓,*澎湃,衣濕數身,引導大家觸摸理論的溫度,學習剖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學設計的精要。課堂強度大,節奏快,容量多,思考深入,帶給每一位同學高度的緊張。在他強大的精神氣場里,大家接受著猛烈的思想沖擊,內心引發了強烈地震。震掉陋習,震掉惰性,震掉怯懦,震掉猶豫,震掉無知;灌注的是語文之趣,語文之法,語文之道,語文之情懷。每個人內心都生長出一個愿景:做一個純粹的語文人,在語文正道上走得更好更遠!

劉老師還記下了其他學友聽課的隨感:

“聽*的課,餓都餓得快些!”

“*的課,思維需要高強度地運轉!”

“太緊張了,這幾天白天晚上做夢都在上課!”

“《老王》是這樣解讀???!”

“原來我根本沒讀懂《歸去來兮辭》!”

“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背影》里的情感是愧疚!”

“怎樣把方法用在實踐中,我們需要的就是*的這示范?!?br />
“聽了*的課,才真正感覺讀研可以獲得教學上的提升?!?br />
2005年至2012年,我在大學工作期間,還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學、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兼任高中語文課。除了研究需要外,我更舍不得離開一線語文課堂。我很享受語文教學的過程。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叢林中穿梭,經歷冒險,發現驚喜,收獲快樂。在這七年間,我很重視“教學理論的實踐化”,自覺將高校研究成果應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驗證理論、修正理論,提高理論的實踐品格。

二、擁抱語文教材改革

1994年,我根據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規律,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了重組。我當時下功夫最大的是說明文。由于說明文語言的“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學,教師不愿意教。而說明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會讀說明文、會寫說明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大膽對教材進行了重組,不到半個學期就將教材中的說明文教完了。重組的依據則是說明文的基本要素:說明對象、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我以這些元素為核心,將教材中的篇目“一次多篇”地教,而有些具體篇目又往往“一篇多次”地教。每次教學,抓住一個元素,重錘敲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深刻。

“訓練型”語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個基本功能:(1)定“點子”——運用統籌學和系統論原理,根據中學生學習心理和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根據語言運用的“規范、簡明、連貫、得體”的總原則,篩選出“最基本、最管用”的語文“訓練點”,按一定的符合科學的序列排列,使師生在一定時間階段內“集中優勢兵力”抓“點”訓練。(2)示“例子”——把最能承載“訓練點”的“例子”出示給師生,讓師生憑借“例子”進行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悟得規律、原理、方法。作為“例子”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段落,當然也包括整篇的文章?!袄印笔菑膶儆谡Z文訓練的,受“訓練點”支配。在訓練某一個“訓練點”時,也可以出示多個例子或多種例子,反復訓練。(3)指“路子”——給學生指明分析通過“例子”達到訓練目標和要求的方法。作為“課文”一部分的“方法”,要緊緊圍繞“訓練點”,指導學生從“例子”到“練習”,實現其“舉一反三”的遷移功能?!罢n文”中的“訓練方法指導”還要給師生留出創造思維的空間,因此必須“精要,好懂,管用”,力戒繁瑣、龐雜。這樣的“訓練型”教材“以‘點子’為綱目,以‘例子’為憑借,以‘路子’為橋梁”,扎實、活潑、有序、得法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得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寫“訓練型”語文教材還要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1)語文訓練與落實基礎知識的關系。落實語文基礎知識也是為了語文訓練,并貫穿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過程中。(2)語文訓練與培養良好習慣的關系。二者是互為條件、互為憑借、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3)語文訓練與培養人文精神的關系。相對于語文素養訓練來說,人文精神不是外加的,教材要選編最能承載人文精神(思想性、審美性、情感性)的“例子”和“練習”,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必須以語文訓練為依托。

三、擁抱語文理論研究

1990年工作之初,我從曾經教過初中語文、至今也摯愛語文的王長先生家里背回了一大堆《語文教學通訊》雜志。這堆雜志是從1983年開始的,每期都有。我如獲至寶,將雜志拆開來分門別類地進行裝訂,然后一篇一篇地仔細閱讀,圈點勾畫,并立志向于漪、錢夢龍、魏書生、寧鴻彬等語文教育專家靠齊,注重“教學實踐的理論化”,不甘心做一輩子教書匠。

從1994年到2004年,我用10年時間研究了一個關鍵詞——“語文訓練”。

“訓練”是指“訓”和“練”這一對動態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喚醒,使之亢奮)、滲透、轉化直至統一(同一)的落實語文教學原則、調遣語文教學方法的策略?!坝柧殹币辉~既是聯合結構(訓+練),又是動賓結構。我對訓練的操作性含義進行了詮釋:(1)“訓”:a.引導——激發興趣,引起動機,推動學生言語實踐活動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進行,發現學生的“真實問題”和“真實興趣”,并根據課堂動態生成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b.講解——憑借具有教示作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教示;c.點示——點要害,拎重點難點,暗示關鍵;d.撥挑——撥開疑難之迷霧,挑亮思維之火光;e.評價——肯定、表揚以及在此基礎上指出不足;f規范——通過直接糾正或者誘導學生糾正使之正確??偡Q“六訓”。(2)“練”:a.練思——提高思想素質、思維品質和思考能力(“思”是貫穿聽、說、讀、寫系列活動并推動其健康發展的“內驅力”);b.練聽——調整聽的態度,學會微笑,學會點頭,做到“當你在傾聽一個人的意見的時候,你要讓他覺得此時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提高聽的能力,如辨音、審義、分主次、理語脈、抓分歧點等能力;c.練說——學會自信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提高發音、控場以及表情輔助等的能力;d.練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運用認讀、速讀、精讀、略讀、參讀、誦讀、憶讀等方式以及文本解讀方法的能力;e.練寫——提高寫字(姿勢、技能、習慣)、記筆記的能力,樂于書面表達,提高寫文章(審題、立意、選材、構思、成文、修改潤色)的能力??偡Q“五練”。一句話,“學生開口動手就是練,凡屬于運用語言的地方全都是練”。

我闡釋了“訓”和“練”的策略關系?!坝枴笔侵鲗?,“練”是主體,“訓”是為“練”服務的。作為策略的“訓練”即是二者和諧為一體,水*融,互相盤結,膠著粘連,相互依托、激活,成為發辮似的“線索”,使語文課成為一個結構緊湊、節奏鮮明、多路開放的、立體的師生漢語語言信息多向交流的網絡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學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運用語言的訓練。當學生“自會聽話,自會說話,自能讀書,自能作文”時,“訓練”的表現形態就往往是以學生個體為基本單位的主動的自“訓”自“練”了,學生自己安排訓練程序,自定步調,嘗試答疑,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自我評價,規范提高。此時的“訓”和“練”才真正達到了最高意義上的和諧、統一——“同一”,即“訓、練合一”。這才是實施“訓練”策略的最終目的所在。

此后8年時間,我緊緊圍繞“語文訓練”進行了系列研究:(1)“訓練”與語文課改中的主要概念之間的關系——與“語文素養”的關系,與“工具性”“人文性”的關系,與“熏陶”“感悟”“體驗”的關系,與“對話”的關系,與“積累”“背誦”的關系,與“自主”“合作”“探究”的關系,與“接受性學習”“發現性學習”的關系;(2)語文訓練的原則——動機·興趣原則,量變·質變原則,結構-能力原則,目標綜合原則,預設與生成和諧原則,開放與遷移并重原則;(3)語文訓練的過程——語文訓練過程的要素,語文訓練過程的維度,語文訓練過程的結構,語文訓練過程的優化;(4)語文訓練的重點——語感訓練;(5)語文訓練課的基本特征;(6)語文訓練課教例品析;(7)語文訓練型教材設想。

2004年至2014年,這第二個10年,我則集中精力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我閱讀了大量書籍、文章,撰寫了文本解讀的系列理論文章和文本解讀實例,分別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育科學論壇》等雜志上。撰寫了一百萬字的我國第一部體系完備的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專著《語文科文本解讀學》(出版中),對文本解讀所涉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l)提出了“一體兩翼”的語文科文本科學解讀觀——以文本意圖為主體,以作者原意和讀者會意為兩翼;(2)從不同角度對“文本解讀”進行了理論觀照;(3)提出了語文科文本解讀的基本原則——自洽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循環性原則;(4)提煉了近20種文本解讀的基本方法。

從2014年開始,我則開始了對語文教學基本理論的研究與宣傳工作。2013年12月,我與錢夢龍先生、肖培東老師在昆明講學。座談中,老師們對某特級教師執教的《背影》教學大為不解,雖然覺得他上得不對,但對方是著名特級教師,難道也會不對嗎?我感覺到了此問題的嚴重性——著名特級教師,若上了好課,其正面影響是很大的;而上了不好的課,負面影響也是很大的。該特級教師《背影》教學為了求新而求新,嚴重背離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的正道,我于是提出“語文教學要走正道”的命題?!罢勒Z文”一說得到了于漪、錢夢龍、劉永康、倪文錦等前輩的大力支持和不少一線教師、教研員的擁護。2014年4月,我主持召開了首屆全國“正道語文”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錢夢龍、倪文錦先生作了主題報告,于漪先生因為身體原因未能與會,其書面報告由劉永康教授代為宣讀。我撰寫的《迷失在學科叢林中的語文課》一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2014年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響:有老師說我的文章說出了他“憋在心里好久想說又沒有說出來的話”;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是一場“及時雨”,“澄清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亂象”;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打響了語文教學回歸正道的第一*”。有的地方還組織數百教師進行集體學習與研討。

四、擁抱語文人生

在語文面前,我對人一點不客氣。我力主在待人接物上的真誠、低調,在學術探討上的真誠、高調。心中揣著語文,我便不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別人的評價,也不太顧及別人的面子。我常說:“在語文面前,我一個也不放過?!蔽铱傄砸环N通透凌厲之勢出現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劉啟迪先生說我“不拿語文做人情”。年輕的朋友、四川大學馬曉濤說我是“看出了事物的骨頭”,而且不僅要把骨頭看出來,還要挑出來,把魚刺清干凈,他稱我是“一個徹底的人”。成都市青羊區語文教研員鐘亮老師則這樣寫我:

人謂之“眼光毒辣,話語辛辣”,我卻獨感受到其“愛之深,恨之切”的情狀。為什么言辭常含*,因為對語文愛得深沉;為什么詞鋒如此銳利,因為以己之鐵肩勇擔道義?!拔谋菊`讀,誤導學生”的現象讓先生憂心忡忡;骨干教師課堂存在的一些反語文現象讓先生震驚。于是余有嘆焉:此君,乃真性情語文人也,對語文愛得深切,對語文人愛得真誠。只捍衛真理捍衛語文價值,不虛以委蛇你好我好大家好。

現在我的生活,有不少時間是打理“正道語文”QQ群。該群贏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喜愛,早晨五六點鐘,就有老師在群里問安;晚上老師們臨睡前也都要相互道聲“晚安”。每天,大家在群里討論語文,討論人生,特別是討論語文人生——將日常生活語文化。在本群第一次升級擴容前,一位老師為了讓自己那同樣熱愛語文的朋友、同事進入本群,顧不得吃午飯,左一個電話右一個電話。有老師說:“正道語文群,溫暖著太多曾一度絕望的語文人!”(吳江)有老師說:“這是我加的群中最正能量的?!保ㄌ茣郧纾┯欣蠋熞种撇蛔刃牡臒崆邢矏郏骸跋嗫磧刹粎?,惟有正道群?!保ń鹬纹剑罢勒Z文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保S鑫)老師們對“正道語文”群生活充滿了信任與依賴:“我只要看到QQ上這個群的標志在閃,我內心就充滿了期待?!保ㄧ娏粒疤焯煜胫鴴霶Q,只為步入語文正道?!保ǖ詴灾埽懊刻煸倜?,都要等到最后一個人說‘再見’?!保S鑫)這是一種令人感動的牽掛:“牽掛這個群,牽掛群里的爭論,牽掛群里的指引,牽掛這個群里相識不相識的朋友,牽掛群里語文的正道精神?!保ǖ詴灾埽┯欣蠋煾嬖V我,他們同事、朋友見面的問候語已由“你吃飯了嗎”改為“你進正道了嗎”。這份牽掛與信賴,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建群八個月來,已擁有群成員52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教育研究群,匯聚了全國語文教學與研究的精英;我們定期開展研討活動,氣氛十分熱烈,騰訊軟件系統統計顯示,本群每周活躍度均居全球第一?!罢勒Z文”正在成為一面旗幟,呼喚著天下語文教師“重讀葉圣陶,學習那一代”,“探索語文正道,堅守正道語文”。有老師深情地說:“讓正道語文陪我們一起慢慢成長,直至老去?!保ɡ铋_嫻)

25年語文教學與研究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語文人的真誠幫助與指點,借此機會,我感謝這些將生命中的寶貴光陰花在了我的身上,或者花在了我的文章上的人,與我共同欣賞每一次陰晴圓缺,與我共同經歷語文教育的喜怒哀樂,與我共同觸摸語言文字的春花秋月。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導師

四川師范大學歷年考研真題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AOLxk9avWVpgyISrxxW-Bw

提取碼: rur8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導師

四川師范大學歷年考研真題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AOLxk9avWVpgyISrxxW-Bw

提取碼: rur8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導師

四川師范大學歷年考研真題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AOLxk9avWVpgyISrxxW-Bw

提取碼: rur8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校友風采

謝晉超,男,1941年5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漢族,*黨員。1963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曾任成都七中數學教研組組長、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同時還擔任四川省數學會常務理事,成都市教育學會理事,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他還擔任成都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客座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
在教學工作中,教學成績顯著,教學科研成果有三次分別獲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獎勵。
先后榮獲成都市優秀教師、市勞動模范(1985),四川省特級教師,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988、1994、1998),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1991),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993),95年經*批準為94年度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1996年*電視臺“*’節目“東方之子”對他作了專題介紹。2000年被評為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家。
施武杰(43年4月-- ) 江蘇昆山人,男,漢族,64年四川師范大學本科畢業,81年西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四川大學理學碩士學位。8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96年起至今任基礎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南師范大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茀f副*。中國數學會第六、七屆理事,四川省和重慶市數學會副理事長,政協重慶市第十屆、第一屆委員。國際刊物《群論雜志》首屆編委?,F為美國《數學評論》、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是重慶市勞動模范(88年)、*特殊津貼享受者(92年)、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師教師獎二等獎得主(93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6年)、重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02年)。從事代數、群論、有限單群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自87年以來先后30余次出國訪問,講學或參加國際會議。共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7屆,發表論文110余篇,所提出的用“元素的階之集”研究群在國際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已培養6屆博士生10人, 正指導博士生7人。6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
段澤勇,男,1957年7月出生,四川蓬溪人,現任重慶市統計局副*。1982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91年7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基礎數學(無限群理論)獲博士學位。1995年加入中國致公黨,先后擔任基層支部副主委、主委、區委主委、*常委。
1984年12月至2004年9月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86年任講師,1992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2001年兼任西南師范大學監察處副*,2002年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重慶直轄市第一屆、第二屆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常委,享受*頒發的*特殊津貼。
段澤勇于198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考入吉林省四平師范學院攻讀基礎數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碩士學位后返回西南師范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88年8月至1992年2月公派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基礎數學(無限群理論)的博士學位,如期完成學業后,1992年2月攜家人回國。
段澤勇在無限群論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并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數學專業刊物上發表,合作撰寫出版《無限群論基礎》專著,主持編撰《高等數學與解析幾何》教材。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多年來,長期堅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基礎課程,多次獲得優秀教學獎,1999年獲曾憲梓基金優秀高校教師獎。
周賢偉,男,四川成都邛崍市人,北京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1963年出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鄭州大學數學系獲運籌學研究方向碩士學位,1999年6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從北京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出站。
1986年至1999年在中國人民*鄭州防空兵學院戰術室工作,少校*,現任北京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主任兼*。
國家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電波科學學報》編委。2006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主要從事自組織網絡、移動通信、寬帶通信網與安全技術、軟件無線電和通信中的調度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組合最優化研究領域提出了變工時的調度理論;作為項目負責人曾主持國家863項2目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1目項、國家中小企業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2項、總裝備部預研項目3項,作為主要項目負責人參與國家863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在《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電子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EI收錄;作為主編在國防工業出版社主持出版編著或專著:12部,其中《移動IP與安全》、《IP組播與安全》、《差錯控制編碼與安全》和《寬帶無線數字通信技術》等。
戴宇,男,1953年9月出生,四川綿陽人,1981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2003年評為中學數學研究員。1999年被聘為西南師范大學數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4年被聘為西南師范大學數學與財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1990年至今任《數學教學通訊》編委。
1981年至今在西南師大附中任教26年,3次被評為西南師范大學優秀教師,北碚區先進德育工作者,2005年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長期擔任重慶數學奧校主教練,培養的學生獲全國高中數*賽一等獎42人次,其中2名進入全國冬令營,1名進入國家集訓隊。
積極進行教育科研工作,在《數學教育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1篇,主編多種數學讀物。
彭智勇,男,生于1963年2月3日,*黨員,博士,研究員,國家督學。1988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中國*黨重慶*員會委員,政協重慶*委員,*重慶*教育工委*,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主要工作經歷
1988.07-1991.07 重慶巴蜀中學教師。
1991.07-1994.07 重慶巴蜀中學教工團支部*。
1994.07-1994.11 重慶巴蜀中學副主任。
1994.11-1998.05 重慶巴蜀中學常務副校長。
1998.05-2000.05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助理、工委委員。
2000.05-2004.04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工委委員、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機關*副*。
2001.06-2004.04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兼)。
2004.04-2006.02 *重慶*教育工委副*、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正廳局級)。
2004.04-2006.03 重慶教育學院**(兼)。
2006.03-至今 *重慶*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主任。
孫道杠,男,高級講師,四川開江縣人,1939年3月出生。民革黨員。1961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61年至1983年在重慶市23中學任教并擔任數學教研組組長。1983年至1999年任重慶市北碚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曾任民革重慶市*委員,民革北碚區委副主委。
1988年獲四川省特級教師稱號,1991年北碚區*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1990年當選北碚區政協常委,1993年當選為重慶市第12屆*,1996年當選重慶直轄市首屆*。1996年當選為重慶市北碚區教育學會自然學科分會理事長,1979年至今任《數學教學通訊》編委。
主要貢獻:長期致力于中學數學教學、教研和教材改革研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特別是1978年以來,積極從事平面幾何教學與教材改革,對解決學生平面幾何入門難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編寫了多套初中數學教材。1997年他作為研究人員之一的“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教改實驗”獲得全國師范院?;A教育改革二等獎。出版了10余本數學讀物,發表了30余篇論文?!吨袊糯鷶祵W的世界冠軍》獲四川省教育科研二等獎和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嘗試》獲重慶市教育科研二等獎。
唐霞賓,男,中學研究員(教授級),重慶開縣人,1939年3月出生。1961年7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61年8月到重慶市兼善中學任教至1999年4月退休。教齡近40年。
1979年4月加入中國*黨。
1989年9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91年9月被四川省*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
1999年1月被重慶市評為中學教師研究員職稱。
曹黎楓,女,山東省城武縣人,1948年7月出生。1982年春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重慶巴蜀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研究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重慶市中學高評委委員數學組組長,重慶市數學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教育學會會員。重慶教育學會特級教師分會副理事長。
1989年榮獲重慶市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1995年3月被評為重慶市“巾幗標兵”,同時授予重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1995年4月,重慶市*決定授予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稱號,頒發重慶市勞動模范證書和獎章;1997年榮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三屆“孺子牛金球獎”;1997年4月,當選為重慶市第一屆黨代會代表,*團成員;5月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6月,光榮地當選為中國*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99年2月被評為中學研究員。1999年4月享受*特殊津貼。
駱隆森,男,漢族,1942年8月生,四川金堂人,1966年1月加入中國*黨,1967年9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成都市*常委會黨組*、主任。曾任*成都*副*、市*常務副*,十屆成都市政協*、十一屆成都市政協*。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八、九屆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第十屆*,六、七、八、九次成都市黨代會代表,六屆成都*委員,成都市第十四屆*。
簡大鈞,男,1944年7月出生,四川西充人,196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高級政工師,*十三大、十四大代表?,F為無錫*委員,江南大學**。
1987年1月任濟南鐵路局**,1993年6月任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6月任無錫輕工大學**.
冉啟文,男,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人,1963年4月出生。中國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會會員,IEEE會員,ACM會員。
冉啟文于1983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并被分配到重慶大學任教。1985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攻讀碩士學位,次年再次考入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應用概率統計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取得理學碩士學位并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1995年晉升副教授,次年獲得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同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于次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間參與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聯合課題“分數傅立葉變換理論及應用”的研究。2002年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回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任教,次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資助再次與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系進行聯合課題研究,同年晉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2004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的博士生導師資格。
二十多年來,主要的學術研究興趣是小波理論和分數傅立葉變換理論及其在光學、通信、圖像處理和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主持和參與完成十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部和校級基金課題、863國家高技術研究課題、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獲得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項,黑龍江省教學成果獎兩項,出版學術專著四部、教材一本,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正式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四十余篇。
鄭啟睿:一九*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F任學校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一九九三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劉高田,1963年自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1989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1993年被四川省*、*四川*表彰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享受*特殊津貼。
徐存旭,199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在2003年的青年教師上課評 比中,獲得杭州市和浙江省青年教師上課比賽第一名,全國一等獎,將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說課比賽。2004年獲杭州市第九屆教壇新秀。
滕發祥,1967年西師數學系畢業,重慶文理學院,教授,1991年評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同年重慶市*授予“優秀教師”稱號,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三等獎,1999年評為重慶市高等學?!皟炐?黨員”。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校友風采

謝晉超,男,1941年5月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漢族,*黨員。1963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曾任成都七中數學教研組組長、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同時還擔任四川省數學會常務理事,成都市教育學會理事,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他還擔任成都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客座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
在教學工作中,教學成績顯著,教學科研成果有三次分別獲得四川省*和成都市*獎勵。
先后榮獲成都市優秀教師、市勞動模范(1985),四川省特級教師,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拔尖人才(1988、1994、1998),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1991),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993),95年經*批準為94年度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1996年*電視臺“*’節目“東方之子”對他作了專題介紹。2000年被評為成都市中小學教育專家。
施武杰(43年4月-- ) 江蘇昆山人,男,漢族,64年四川師范大學本科畢業,81年西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四川大學理學碩士學位。8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96年起至今任基礎數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任西南師范大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茀f副*。中國數學會第六、七屆理事,四川省和重慶市數學會副理事長,政協重慶市第十屆、第一屆委員。國際刊物《群論雜志》首屆編委?,F為美國《數學評論》、德國《數學文摘》評論員。是重慶市勞動模范(88年)、*特殊津貼享受者(92年)、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師教師獎二等獎得主(93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6年)、重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02年)。從事代數、群論、有限單群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自87年以來先后30余次出國訪問,講學或參加國際會議。共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7屆,發表論文110余篇,所提出的用“元素的階之集”研究群在國際上產生較大的影響。已培養6屆博士生10人, 正指導博士生7人。6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重慶市自然科學三等獎。
段澤勇,男,1957年7月出生,四川蓬溪人,現任重慶市統計局副*。1982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91年7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基礎數學(無限群理論)獲博士學位。1995年加入中國致公黨,先后擔任基層支部副主委、主委、區委主委、*常委。
1984年12月至2004年9月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86年任講師,1992年任副教授,1994年任教授。2001年兼任西南師范大學監察處副*,2002年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重慶直轄市第一屆、第二屆政協委員,致公黨重慶*常委,享受*頒發的*特殊津貼。
段澤勇于198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考入吉林省四平師范學院攻讀基礎數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碩士學位后返回西南師范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1988年8月至1992年2月公派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基礎數學(無限群理論)的博士學位,如期完成學業后,1992年2月攜家人回國。
段澤勇在無限群論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并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數學專業刊物上發表,合作撰寫出版《無限群論基礎》專著,主持編撰《高等數學與解析幾何》教材。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勵。多年來,長期堅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基礎課程,多次獲得優秀教學獎,1999年獲曾憲梓基金優秀高校教師獎。
周賢偉,男,四川成都邛崍市人,北京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1963年出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獲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于鄭州大學數學系獲運籌學研究方向碩士學位,1999年6月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從北京交通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出站。
1986年至1999年在中國人民*鄭州防空兵學院戰術室工作,少校*,現任北京科技大學通信工程系主任兼*。
國家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電波科學學報》編委。2006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主要從事自組織網絡、移動通信、寬帶通信網與安全技術、軟件無線電和通信中的調度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在組合最優化研究領域提出了變工時的調度理論;作為項目負責人曾主持國家863項2目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1目項、國家中小企業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2項、總裝備部預研項目3項,作為主要項目負責人參與國家863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在《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電子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EI收錄;作為主編在國防工業出版社主持出版編著或專著:12部,其中《移動IP與安全》、《IP組播與安全》、《差錯控制編碼與安全》和《寬帶無線數字通信技術》等。
戴宇,男,1953年9月出生,四川綿陽人,1981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2003年評為中學數學研究員。1999年被聘為西南師范大學數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4年被聘為西南師范大學數學與財經學院兼職教授,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1990年至今任《數學教學通訊》編委。
1981年至今在西南師大附中任教26年,3次被評為西南師范大學優秀教師,北碚區先進德育工作者,2005年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長期擔任重慶數學奧校主教練,培養的學生獲全國高中數*賽一等獎42人次,其中2名進入全國冬令營,1名進入國家集訓隊。
積極進行教育科研工作,在《數學教育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1篇,主編多種數學讀物。
彭智勇,男,生于1963年2月3日,*黨員,博士,研究員,國家督學。1988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中國*黨重慶*員會委員,政協重慶*委員,*重慶*教育工委*,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任。
主要工作經歷
1988.07-1991.07 重慶巴蜀中學教師。
1991.07-1994.07 重慶巴蜀中學教工團支部*。
1994.07-1994.11 重慶巴蜀中學副主任。
1994.11-1998.05 重慶巴蜀中學常務副校長。
1998.05-2000.05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任助理、工委委員。
2000.05-2004.04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工委委員、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機關*副*。
2001.06-2004.04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兼)。
2004.04-2006.02 *重慶*教育工委副*、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正廳局級)。
2004.04-2006.03 重慶教育學院**(兼)。
2006.03-至今 *重慶*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主任。
孫道杠,男,高級講師,四川開江縣人,1939年3月出生。民革黨員。1961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61年至1983年在重慶市23中學任教并擔任數學教研組組長。1983年至1999年任重慶市北碚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曾任民革重慶市*委員,民革北碚區委副主委。
1988年獲四川省特級教師稱號,1991年北碚區*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1990年當選北碚區政協常委,1993年當選為重慶市第12屆*,1996年當選重慶直轄市首屆*。1996年當選為重慶市北碚區教育學會自然學科分會理事長,1979年至今任《數學教學通訊》編委。
主要貢獻:長期致力于中學數學教學、教研和教材改革研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理論研究水平。特別是1978年以來,積極從事平面幾何教學與教材改革,對解決學生平面幾何入門難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編寫了多套初中數學教材。1997年他作為研究人員之一的“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教改實驗”獲得全國師范院?;A教育改革二等獎。出版了10余本數學讀物,發表了30余篇論文?!吨袊糯鷶祵W的世界冠軍》獲四川省教育科研二等獎和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嘗試》獲重慶市教育科研二等獎。
唐霞賓,男,中學研究員(教授級),重慶開縣人,1939年3月出生。1961年7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1961年8月到重慶市兼善中學任教至1999年4月退休。教齡近40年。
1979年4月加入中國*黨。
1989年9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1991年9月被四川省*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
1999年1月被重慶市評為中學教師研究員職稱。
曹黎楓,女,山東省城武縣人,1948年7月出生。1982年春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重慶巴蜀中學數學高級教師、研究員,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重慶市中學高評委委員數學組組長,重慶市數學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教育學會會員。重慶教育學會特級教師分會副理事長。
1989年榮獲重慶市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1995年3月被評為重慶市“巾幗標兵”,同時授予重慶市“三·八紅旗手稱號”;1995年4月,重慶市*決定授予重慶市先進工作者稱號,頒發重慶市勞動模范證書和獎章;1997年榮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三屆“孺子牛金球獎”;1997年4月,當選為重慶市第一屆黨代會代表,*團成員;5月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6月,光榮地當選為中國*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99年2月被評為中學研究員。1999年4月享受*特殊津貼。
駱隆森,男,漢族,1942年8月生,四川金堂人,1966年1月加入中國*黨,1967年9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F任成都市*常委會黨組*、主任。曾任*成都*副*、市*常務副*,十屆成都市政協*、十一屆成都市政協*。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八、九屆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第十屆*,六、七、八、九次成都市黨代會代表,六屆成都*委員,成都市第十四屆*。
簡大鈞,男,1944年7月出生,四川西充人,196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高級政工師,*十三大、十四大代表?,F為無錫*委員,江南大學**。
1987年1月任濟南鐵路局**,1993年6月任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6月任無錫輕工大學**.
冉啟文,男,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人,1963年4月出生。中國數學會會員,美國數學會會員,IEEE會員,ACM會員。
冉啟文于1983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前身之一)數學系,并被分配到重慶大學任教。1985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攻讀碩士學位,次年再次考入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應用概率統計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88年取得理學碩士學位并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任教。1995年晉升副教授,次年獲得應用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同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于次年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間參與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聯合課題“分數傅立葉變換理論及應用”的研究。2002年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回到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任教,次年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資助再次與香港理工大學計算機系進行聯合課題研究,同年晉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2004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的博士生導師資格。
二十多年來,主要的學術研究興趣是小波理論和分數傅立葉變換理論及其在光學、通信、圖像處理和信號處理等領域的應用,主持和參與完成十五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省部和校級基金課題、863國家高技術研究課題、973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獲得航天部科技進步獎一項,黑龍江省教學成果獎兩項,出版學術專著四部、教材一本,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正式發表學術研究論文四十余篇。
鄭啟睿:一九*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數學系?,F任學校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一九九三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劉高田,1963年自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1989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師獎章,1993年被四川省*、*四川*表彰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享受*特殊津貼。
徐存旭,199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數學系,在2003年的青年教師上課評 比中,獲得杭州市和浙江省青年教師上課比賽第一名,全國一等獎,將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說課比賽。2004年獲杭州市第九屆教壇新秀。
滕發祥,1967年西師數學系畢業,重慶文理學院,教授,1991年評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同年重慶市*授予“優秀教師”稱號,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三等獎,1999年評為重慶市高等學?!皟炐?黨員”。

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歷史學專業師資簡介

歷史學方向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和歷史教育四個教研室,現有教師近30人,其中正高13人,副高10人。先后有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成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有2人被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有4人獲**津貼,3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曾在學院工作,現已退休或調離學院的教師還有羅志田、楊天宏、彭久松、侯德礎、張邦煒、黃修明、謝元魯等學者?! ⊥醮?,男,1969年生,四川樂山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教授,四川省級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四川省民俗學會副會長、成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四川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史;近代康藏史;以陳寅恪、李源澄為中心的近現代學術史。
許曉光,男,1955年生,江蘇揚州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教授委員會委員、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區域和國別重點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歷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系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社科課題評審專家,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聘請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結項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日本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陳輝,男,1963年生,重慶墊江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教育教研室主任,課程與教學論(歷史)、學科教學(歷史)碩士點負責人及專門史(歷史教育史方向)碩士點領銜導師。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學(UFV)教師教育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歷史教育學、專門史及歷史教師培訓等教學與科研工作?,F擔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教育部“國培計劃”課程標準研制專家,教育部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專家,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及中西部項目評審專家,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小組成員,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專家,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教材審查專家,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科研專家。
田利軍,男,1964年生,四川新津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黨史、川西北民族史。
曹成建,男,1969年生,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隗瀛濤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楊天石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時期*,社會史。
鄧前程,男,1965年生,四川平昌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史、康藏史研究。
方燕,女,1969年生,四川岳池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劉復生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史、秦漢史、宋史。
王曉焰,女,1963年生,四川內江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的研究,
魏華仙,女,1964年生,四川省仁壽縣人,河北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李華瑞先生,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李華瑞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宋代社會經濟史,
吳達德,男,1952年生,四川自貢人,云南大學歷史學碩士,師從謝本書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自貢師范??茖W校副校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報副主編。自貢市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歷史教育研究會理事、*自貢*黨史辦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西南地區*、社會、軍事史、史學理論研究。
鄧紹輝,男,1956年生,四川樂至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夏東元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經濟史研究。
周小粒,女,1963年生,重慶大足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德國史、旅游文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汪洪亮,男,1976年生,四川峨眉人, 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國近代史和專門史碩士生導師,第十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和邊疆學術史。
黃天華,男,1977年生,四川鹽亭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楊天宏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汪朝光老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關注近代*史、抗日戰爭史、川康地方史。
王化雨,男,1979年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鄧小南老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宋代*制度史研究。
潘樹林,男,1966年生,四川樂山人,武漢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歷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和旅游管理的教學與科研。
劉開軍,男,1981年生,安徽宿州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瞿林東先生,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學批評史、中國近現代學術史、明清史。
蘭建英,女,1964年生,四川內江人,四川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當代史、國際關系史的教學科研。
王雪梅,女,1969年生,四川崇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法律史的研究。
王孫盈政,女,1979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浙江大學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史等。
張曉川,男,1983年生,上海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章清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晚清史,近代學術思想史,中外交通史。
張利娟,女,1976年生,重慶人,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在讀教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文化史、歷史實踐教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呂丹,男,1963年生,四川岳池縣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歷史教育學、專門史及歷史教師培訓等教學與科研工作。
張松韜,男,1979年生,山東煙臺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英國近代早期、歐洲中世紀史。
陳向陽,男,1982年生,四川武勝人,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習國際關系、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
李峻杰,男,1986年生,四川樂山人,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紀宗安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近代中外關系史、近現代學術史和中國社會史方面的研究。
張蘭星,男,1980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張箭先生,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師從馮瑋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世界史、日本史、東西交通交流和比較。
何文華,女,1985年生,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近現代國際關系史。

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的歷史學專業師資簡介

歷史學方向設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和歷史教育四個教研室,現有教師近30人,其中正高13人,副高10人。先后有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成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有2人被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有4人獲**津貼,3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曾在學院工作,現已退休或調離學院的教師還有羅志田、楊天宏、彭久松、侯德礎、張邦煒、黃修明、謝元魯等學者?! ⊥醮?,男,1969年生,四川樂山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教授,四川省級學科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四川省民俗學會副會長、成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四川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史;近代康藏史;以陳寅恪、李源澄為中心的近現代學術史。
許曉光,男,1955年生,江蘇揚州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教授委員會委員、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區域和國別重點研究基地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理事,四川省歷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系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社科課題評審專家,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聘請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結項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日本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陳輝,男,1963年生,重慶墊江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教育教研室主任,課程與教學論(歷史)、學科教學(歷史)碩士點負責人及專門史(歷史教育史方向)碩士點領銜導師。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學(UFV)教師教育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歷史教育學、專門史及歷史教師培訓等教學與科研工作?,F擔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教育部“國培計劃”課程標準研制專家,教育部教師培訓課程標準研制專家,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及中西部項目評審專家,全國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專家工作小組成員,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學科專家,四川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教材審查專家,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科研專家。
田利軍,男,1964年生,四川新津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黨史、川西北民族史。
曹成建,男,1969年生,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隗瀛濤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楊天石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時期*,社會史。
鄧前程,男,1965年生,四川平昌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史、康藏史研究。
方燕,女,1969年生,四川岳池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劉復生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史、秦漢史、宋史。
王曉焰,女,1963年生,四川內江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的研究,
魏華仙,女,1964年生,四川省仁壽縣人,河北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李華瑞先生,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李華瑞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宋代社會經濟史,
吳達德,男,1952年生,四川自貢人,云南大學歷史學碩士,師從謝本書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自貢師范??茖W校副校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報副主編。自貢市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歷史教育研究會理事、*自貢*黨史辦特約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西南地區*、社會、軍事史、史學理論研究。
鄧紹輝,男,1956年生,四川樂至人,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夏東元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經濟史研究。
周小粒,女,1963年生,重慶大足人,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德國史、旅游文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汪洪亮,男,1976年生,四川峨眉人, 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國近代史和專門史碩士生導師,第十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和邊疆學術史。
黃天華,男,1977年生,四川鹽亭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楊天宏老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歷史學博士后,師從汪朝光老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關注近代*史、抗日戰爭史、川康地方史。
王化雨,男,1979年生,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鄧小南老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宋代*制度史研究。
潘樹林,男,1966年生,四川樂山人,武漢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歷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和旅游管理的教學與科研。
劉開軍,男,1981年生,安徽宿州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瞿林東先生,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學批評史、中國近現代學術史、明清史。
蘭建英,女,1964年生,四川內江人,四川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當代史、國際關系史的教學科研。
王雪梅,女,1969年生,四川崇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近代法律史的研究。
王孫盈政,女,1979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浙江大學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史等。
張曉川,男,1983年生,上海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章清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晚清史,近代學術思想史,中外交通史。
張利娟,女,1976年生,重慶人,捷克帕拉茨基大學在讀教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文化史、歷史實踐教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呂丹,男,1963年生,四川岳池縣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歷史教育學、專門史及歷史教師培訓等教學與科研工作。
張松韜,男,1979年生,山東煙臺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是英國近代早期、歐洲中世紀史。
陳向陽,男,1982年生,四川武勝人,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習國際關系、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
李峻杰,男,1986年生,四川樂山人,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紀宗安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近代中外關系史、近現代學術史和中國社會史方面的研究。
張蘭星,男,1980年生,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張箭先生,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師從馮瑋先生。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世界史、日本史、東西交通交流和比較。
何文華,女,1985年生,四川彭州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近現代國際關系史。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招多少人?難嗎?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招多少人?難不難?2023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研究生招生計劃為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1人,除去推免人數,統考計劃招收36人。2022年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總分劃線354分,單科劃線參照國家線(單科分別為51分、153分),總體來看上岸希望較大。

  一、2023研究生招生計劃

招生計劃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合計

統考招生計劃

0

51

51

36



  二、2022考研分數線
  2022年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總分劃線354分,單科劃線參照國家線(單科分別為51分、153分)。
  三、學校介紹
  四川師范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及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舉*師范教育最早、師范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學校位于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現有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兩個校區。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建有高水平的教育學科發展平臺,設有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所有方向及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學科教學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方向招收研究生。教育學原理是四川省重點學科重點建設項目,課程與教學論是四川省重點學科。
  考研*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招多少人?難嗎?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招多少人?難不難?2023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研究生招生計劃為招收全日制研究生51人,除去推免人數,統考計劃招收36人。2022年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總分劃線354分,單科劃線參照國家線(單科分別為51分、153分),總體來看上岸希望較大。

  一、2023研究生招生計劃

招生計劃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合計

統考招生計劃

0

51

51

36



  二、2022考研分數線
  2022年四川師范大學教育學專業總分劃線354分,單科劃線參照國家線(單科分別為51分、153分)。
  三、學校介紹
  四川師范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及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舉*師范教育最早、師范類院校中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大學。學校位于四川省省會——成都市,現有獅子山校區、成龍校區兩個校區。
  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建有高水平的教育學科發展平臺,設有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學一級學科下所有方向及教育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學科教學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方向招收研究生。教育學原理是四川省重點學科重點建設項目,課程與教學論是四川省重點學科。
  考研*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檔

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導師

胡曉,女,1982年10月生,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共黨員,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碩士,新聞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傳媒文化教育方向)博士。于2016年9月任教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數字媒體技術系,
推薦度: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專題
To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可乐视频最新-亚洲欧美重口味在线-欧美va免费在线观看